易丽纺--阻燃纱
新闻中心
13065755707
1468283159@qq.com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纺织品行业积极转型 为出口“减压”

纺织品行业积极转型 为出口“减压”

[ 发布时间:2014-01-24 19:31:25  浏览次数:2989  字体大小:         来源:易纺商贸]
生意社1月21日讯 在百年未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纺织行业首当其冲,受到了一系列冲击。得益于中央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纺织业表现出较强的抗危机能力,已逐渐呈现企稳回暖趋势,情况好于预期。针对目前纺织业仍处在回而不暖,复而不苏的“暧昧期”,企业还应看清形势,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尽早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外需明显萎缩,纺织品出口受阻,出口企业多表现为订单不足。订单结构由长单变短单,高价单变低价单,成交单大多来自海外补充库存的需求,采购商对后市仍然持谨慎态度。无锡双毛创意毛纺织染有限公司反映,2009年日美市场呢绒订单减少约两成,色织布价格降低30%~40%;无锡太平洋集团有限公司也表示,外销色织布价格普遍下降8%~9%。这说明外需不足依然是中国纺织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且直逼纺企生存。  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贸易摩擦呈常态化,使纺织行业难以独善其身,贸易壁垒成为纺织出口另一大阻力。据统计,2009年前9个月,美国对中国纺织服装类产品共发出21起召回,同比增加10.5%。同期,我国收到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通报警告153起,同比增加6.29倍,占全部对华通报比例的20.84%,而2008年同期对纺织服装类产品通报警告只占对华通报案件的3.73%。除反倾销外,纺企最担心的是欧美国家以“绿色新政”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用环保要求、标准来制约企业,无形中抬高产品造价和市场准入门槛,给企业增加压力和投资风险,使出口面临更大困难。   2009年以来,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带动了纺织原料价格回升,棉花价格已超过1.45万元/吨。同时,能源、原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加大。面对成本上升压力,纺织产品价格却因需求不旺和竞争激烈的影响无法同步上升而与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越南、柬埔寨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减弱,出口的赢利空间逐渐缩小。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海外客户拖欠货款、无理拒收货物迫使出口商品降价的现象日趋严重。企业接单左右为难,不

接单就无工可开,接了单又担心海外欠账和坏账,给企业带来资金困难和潜在的危机。据有关资料表明,自2008年以来,超过90%以上中国出口企业都面临海外货款拖欠问题,一般外贸坏账率约占5%。随着金融危机蔓延至实体经济,海外商家拖欠货款、违约以及破产引发的信用危机风险将成为出口企业面临的最大外部风险。  金融危机初见复苏之势,而纺织行业发展形势依然严峻,纺织出口企业必须把结构调整和优化产品升级摆在首位,借危机实现转型,提升抗风险能力和出口竞争力。  首先,企业要牢固树立“生存比发展重要,现金流比利润重要”的理念,重视现金管理,加快应收账款催收,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调研、评定。一方面,制定完善的应收账款回收办法,严格控制账期;同时,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催讨海外欠款,减少坏账损失,保证债务安全和现金流持续。另一方面,在成本控制上强调精打细算,收缩战线、削减开支、节能降耗,做到水平不能低,成本必须低,以此应对危机洗礼后的高成本挑战。  其次,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自身产品上求突破,通过设计创新,优化产品结构。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两头延伸;以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打造自主品牌等途径改变产品“高端失手,低端混战”的不合理局面,掌握市场议价能力,有效提高产品销售价格和效益。  确立“市场为王”的经营理念,利用危机拓展市场。在稳定国际市场份额的前提下,推出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开发新兴市场,寻找优质客户。“走出去”投资、生产、经营,特别要将工厂建立在发达国家未设限的发展中国家,更好利用国外资源市场推介自己的产品,既可提高国际分工合作的能力,又可减少或避免反倾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