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8283159@qq.com
青岛纺织谷入选第六批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阻燃丝
近日,山东省文化厅公布了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和第六批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其中青岛纺织谷发展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日前,半岛记者来到了青岛纺织谷揭秘青岛纺织谷的前世今生。纺织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才先说,纺织谷除了要做纺织服装集成创新平台和现代时尚生活体验中心,还要做青岛纺织人的精神家园。
如数家珍:
纺织谷每个角落都有故事
当记者来到位于四流南路80号的青岛纺织谷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就是那个标志性的老式水塔。纺织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才先迎了出来,看到记者在看老式水塔,立刻化身导游给记者一一介绍起纺织谷,“过去建这个厂的时候,自来水还没通到这个地方,为了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就建了水塔,在下边挖一口井,然后把水抽上去,再利用落差把水分散到厂区。当时一个日本人在这里种了几棵爬山虎,如今长得比人胳膊还粗。可以说,这个水塔见证了青岛纺织的百年发展历史”。
姜才先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如数家珍,他说纺织谷的每个角落都有故事。随后他带着记者来到了老式水塔边上的会所书房,他指了指这栋房子说,这其实是工厂的老厂房改建的,“现在大都是水泥结构的房子,但这个老厂房是钢木结构的,已经很少了,木头用的美国红松,经历了100年,仍然不干、不裂、不腐、不变形、不弯曲,为什么?因为讲究百年大计,木头不管大小,全放桶里边泡透”。
在会所书房中,有一个文件柜并不显眼,但姜才先说这其实也是一件古董,“这是当时山东巡抚周馥家族的办公家具,是劳动人事科用来装档案的,你找一件100年前的老家具非常好找,但是想找一件工业化的老家具就不大好找了”。同时,在这个文件柜上还留存了不少工业符号,“你看这里写着青岛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家具第多少号,那时候的企业管理也很规范”。
扎根纺织:
30年工作见证青岛纺织发展
在纺织博物馆中,姜才先指着一根柱子说:“这根柱子也是有历史的,这是1896年由美国一家钢铁公司生产,你看它的加工工艺叫热铆工艺,现在早已经没有了。这根柱子上边看是一体的,但下面是分开的,就像有四条腿支撑着。”
从博物馆出来后,经过一道门,姜才先笑着说其实这道门也大有门道,“这扇门是防火门,是当时日本人生产的,目前全世界只剩下六扇。起火的时候,它就会自动关了,为什么?机关就在下面,有个熔点,温度达到35摄氏度的时候,它的熔点就会熔化,门就自动关上了。而且这扇门的材料非常简单,里边是水泥外边是铁皮包的,重400斤”。
过了这扇门,就进入纺织谷的时光长廊,“为什么叫时光长廊?你看这边是暗的,往前走就是亮的,意味着时光更迭。上边挂着一块表,直径1.2米,是1953年上海电表厂出产的”。
之所以对这里如此熟悉,是因为姜才先是一直扎根在这里的纺织人。姜才先说,他是1987年在国棉六厂参加工作的,那时候想成为一名纺织工人还要高中学历,并要经过文化考试择优录用。他先后从事过共青团、宣教、组织、车间管理、综合管理直至现在的文化工作,“30年的工作历程,虽然岗位不断发生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始终没有脱离纺织这个主题。30年的工作也见证了青岛纺织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历程,回顾这段工作历程,这也是我人生当中非常难忘的”。
观念要变:
从搞实业到开始卖服务
姜才先说,青岛城市纺织业发端于1902年,是城市“母亲工业”,曾是中国现代纺织工业的主要基地之一,享有“上青天”的美誉。为推动该行业转型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经多方专家论证,由市北区政府和青岛纺联控股集团发起,联合社会资本,打造传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新载体和创新发展平台——纺织谷,于2014年12月4日正式开园,“如今的纺织谷,融合了百年秀场、会展中心、会议中心、纺织博物馆、时光长廊、红砖长廊、画家工作室等,这都是围绕时尚产业去做的,也慢慢形成产业化”。
但是在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阵痛。姜才先说,首先就是他们这些纺织人对新事物的理解,“我们过去都觉得,做纺纱就是织布,能赚钱吃饭,但是现在的纺织谷要玩这些创意设计,在我们传统纺织人看来不就是虚的吗?”另外,以前是搞实业的,“就是生产产品的,现在我们成了一个服务者。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连我们的警卫都需要适应。以前,他们是维护园区秩序,现在成了服务园区客户的。以前产品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只要打造出好的产品就能卖好价钱,现在客户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了,我们变成卖服务的了。从一个被服务者到一个服务别人的人,这就是观念的转变”。
精神家园:
北京80岁老人来“寻根”
起步于1902年的青岛纺织工业,在百年发展的历程中,撑起了青岛民族工业的脊梁,培育了岛城的工商精神。因此,纺织谷除了要做纺织服装集成创新平台和现代时尚生活体验中心,还有一个定位,那就是要做青岛纺织人的精神家园。
有一件事,姜才先至今仍然记忆深刻。在纺织博物馆开馆的时候,从北京来了一位80岁的老人,这位老人原来是北京一家纺织厂的退休工人,1953年的时候来国棉五厂实习了三个月,那段历史她记得非常清晰,所以一直想回来看看,看看她曾经工作的地方变成什么样子了。后来从网上听说纺织博物馆开馆的消息,她的孩子就开着车拉着她过来了。在游览的过程中,这位老人看到一张图片突然就老泪纵横了,原来这张图片是当时在这里实习的人的合影留念,“她走上前指着那个扎辫子的女孩说:‘这个就是我’,老人看得眼泪哗哗的,她说这张照片自己都没有。后来,老人的孩子告诉我,老人身体不好,这次算是回来圆梦的。人虽然老了,芳华不在了,但一定要找一个精神寄托的地方。所以,青岛纺织博物馆,不单单是青岛纺织的精神家园,也是全国纺织人的精神家园”。